• 资讯详情

一辈子也说不完的苗族服饰——先来学习下银角和银帽

来源:千衣千寻 发布于2021-06-02 17:09:22 378人浏览过
导读:最近我看到了一些特别可爱的蘑菇头银饰,又勾起了我想深入了解苗族服饰的欲望,今天就试着从万千美衣中拨开一条路,来看看应该怎么进入苗族这个美衣银饰无数的世界。苗族  (自称Xongb、 ...

最近我看到了一些特别可爱的蘑菇头银饰,又勾起了我想深入了解苗族服饰的欲望,今天就试着从万千美衣中拨开一条路,来看看应该怎么进入苗族这个美衣银饰无数的世界。

333
333

333
333

333
333

苗族  

(自称Xongb、Hmub、Hmongb等,英语称Miao或Hmong)

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,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,中国大陆有苗族9,426,007人,占苗族总人口的70%以上,为中国第五大民族。


那么还有百分之三十的苗族在哪里呢?他们遍布全世界,在越南和老挝,他们叫做赫蒙族(越南语:H'mông),人口78万7604人。

美国也有大约27万人的苗族裔美国人。

333
333

苗族服饰样式繁多,据不完全统计多达200多种样式,年代跨度大。


苗族服饰在苗语叫“呕欠”,主要由童装、便装、盛装组成。

“盛装”:“呕欠嘎给希”,即“升底衣服”

“银衣”:“ 呕欠涛”,下穿百褶裙,前后有围腰。


湘西方言苗区和黔东方言苗区喜好银饰,而黔南某些地区喜好贝饰,西部方言区苗族服饰则少银饰——看这些笼统的很费力还记不住,那么我还是按照我的喜好来带大家一起了解苗族服饰吧!


首先来看我最喜欢的蘑菇头银饰苗族——黄平苗

333
333

333
333

黄平苗,以红色刺绣衣裙和白色蘑菇头银饰为特色,非常具有特色。


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,其祖先是蚩尤,据苗民称,当年黄帝和蚩尤大战,蚩尤一族大败,于是躲入了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,这些高山险峻的地方隐居下来,族人又在山里四散开来,因为交通不便,每个村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。


苗族有自己的语言,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,分湘西、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。

333
333

黄平苗族属于黄平支系,该支系自称“蒙”。
分布在贵州黄平县内各乡镇及与之相邻的凯里市旁海、湾水、冠英、平良、大风洞、施秉县之白洗、翁西、新桥、福泉市哲港、萱花、翁军、凤山及麻江县下司等乡镇部分村寨。使用语言为苗语中部方言北部土语黄平话。

服饰为清水江型黄平式、贞丰式。

333
333

333
333

333
333

333
333

333
333

333
333

苗族妇女酷爱银饰,自秦汉以来,苗族的银饰文明得到一脉相承,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苗族金银神话的诠释——如苗族古歌《仰欧桑》这种歌中,塑造了一个十分漂亮的美女人物仰欧桑,提到了这位美女的银饰和穿着。



唐宋时期的苗族银饰是以多、以大、以重为美,妇女戴大耳环,戴银项圈。明代方志说,苗族佩戴的有金银耳环,富人还戴硕大的项圈,虽承唐宋遗风,却衍生出区别婚否、馈赠定情的功能。

到了清朝雍正年间,苗族银饰趋向纤细、复杂、精致。特别是黄平、凯里、施秉一带的苗族妇女银饰更是精彩纷呈,一个盛装的苗家妇女,一般银饰重达十多斤,价值3至4万元不等。


333
333

银饰,还是传家宝,同时还可以作为货币储存和收藏。“以银为结,以银为彩,以银为荣,以银为贵”成为苗族妇女区别于其他民族妇女的重要标志。

根据苗族村民介绍,苗家女孩出生之后就开始打造她的银饰,一直可以增加银饰到她出嫁,出嫁时就穿着一身全部家当,价值几万元的饰品当作嫁妆。

333
333

苗族小朋友身上的银饰会伴随她的一生哦!


苗族的头饰包括银角、银扇、银帽、银冠、银箍、银围帕、银飘头排、银发簪、银插针、银顶花、银网链、银花梳、银耳环、银童帽饰。


先来看银角头饰

有三种类型,西江型、施洞型、排调型。

333
333


西江型银角两角分叉,主纹通常为二龙戏珠形象,龙身、珠体均为凸花,高出底面约1厘米。西江型银角因体积大而颇具恃色。其宽约85厘米,高约80厘米,饰件高度超过佩戴者身高的一半,即使在世界上也堪称一绝。


333
333

333
333

姑娘们佩戴时还要在银角两端插上白鸡羽,鸡羽随风摇曳,使银角显得更为高耸——西江型银角造型简朴,线条明快,最具古风。

333
333

苗家的姑娘最爱穿百褶裙,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 0 0 多个,而且层数很多,有的多达三、四十层。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,到最后绣花,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。

333
333

333
333

333
333


333
333

施洞型银角又称银扇,因其在分叉的两角间均匀分布四根银片颇类扇骨而得名。

银角主纹亦为二龙戏珠,龙、珠皆单独造型制作,用银丝同主体焊连。两角顶端为钱纹,四根银片高过两角。顶端为蝴蝶,蝶口衔瓜米垂穗。银片间立六只凤鸟,展翅欲飞。

333
333

各型银角中,施洞型银角造型最繁绸奢华,制作亦最为精细。佩戴者行走时,银角上龙风颤动,跃然譬项。同为银扇形的舟溪苗族银角,两角间数根扇片,无装饰,薄而轻。

333
333

333
333

施洞支系,分布在黔东南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一带,是所有苗族支系里银饰最发达,最复杂和最美丽的支系,女子盛装全身银饰可达到10到20斤纯银,华丽无比,其刺绣也非常奢华。

333
333

333
333


333
333

排调型银角同上述两种银角有所区别。

其一,佩戴不是靠插针,而是靠银片紧裹头帕起到固定作甩。

其二,银角似角似羽。两角一分为二,远观似角,近观如羽。正中开出一支,顶端则明显为变形银羽。突出三艾皆插白鸡羽。

333
333

造型主题的含混冲突,是根植于造型者宗教观念中万物有灵多元表现意识的物化。经实地考察,排调亦为巫术发达地区,当地敬奉的神邸共148种。


333
333

333
333

看完银角型的头饰,下面来说银帽型


银帽分为三种类型,即重安江型雷山型革东型


重安江型银帽为半珠形,全封顶——这不就是我喜欢的蘑菇帽吗?

333
333

来一个大蘑菇!


内层用缠布铁丝编成适于顶戴的帽圈,外层分三段,上段为帽顶,通冠由成百上干的银花组成,簇簇拥拥,十分繁密。帽顶正中,银扇高耸。银扇四周,有数只凤鸟、蝴蝶、螳螂高处花簇之上,或翔或踞,形态逼真。

中段帽箍为压花银片,上有二龙戏珠纹样,两侧有孩童嬉戏形象。下段沿帽箍垂下一排吊穗,皆以银链相连,银铃叮当。冠后拖三组银羽,共十二根,羽长及腰。

333
333

重安江型银帽的造型及结构设计充分吸收了古代"步摇"之长。

重安江型银帽凡银花、银凤、银虫均用簧形银丝与帽体相连,并作颤枝处埋。


333
333

雷山型银帽

上大下小,无顶,通高约30厘米。其恃点是注重突出帽围的平面装饰,帽围约10厘米高的银片上布满凸纹动物及花卉形象,帽围前叠饰蝶、鸟等单体银片,并以银丝焊连,层次感极强。帽顶为颤枝银花,银光闪烁,花姿绰约。银帽下部为齐眉流苏,密匀整齐。

333
333

333
333

333
333

这种应该是最常见的苗族银饰了吧,基本上可以看作苗族的标配头饰

其实,雷山的苗族服饰刺绣也是一绝!

苗族优秀的绣手具有大画家的思维,构图讲究严谨、对称、协调,每幅绣图均有主、副图案,构图内容取材广泛,天空、大地、人、神、植物、动物……无奇不有,且远古、近现代风格均有。

333
333

在一幅图案中可互相融会贯通的内容往往达五大类:

(1)远古神话传说如创世的蝴蝶妈妈等;

(2)图腾崇拜如龙凤、水牛、飞鸟、枫树等;

(3)大自然憧憬,如人与山水、房屋、田园、五谷和谐相处;

(4)历史追忆入苗族大迁徙渡过的黄河、长江、洞庭湖及迁徙路线;

(5)崇拜的祖先如姜央(也有说是伏羲)、蚩尤等神圣的形象。

333
333

雷山苗绣是非遗项目哦,以后单独八,特别有意思!


333
333

333
333


革东型银帽

半封顶,是银围帕和银替的组合体,较为简单——关于这个类型的银帽一直找不到样例,让我怀疑是不是下面这种奇怪的银饰:

333
333

这是来自贵州反排村的,查了一下,在剑河县的边缘——革东就在剑河县,其实这不就是我当年去住过的地区吗?

333
333

我不仅去翻找下当年到达黔东南后第一个停留的反排村的图片,年代久远,当时并没有留下多少影像资料。

333
333

哇,还真的找到了!的确是她们的特色!


后来我们前往的苗寨有一个是全体盛装出来迎接的,叫做巫溜村。

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巫溜村,是一个躲在大山里面的漂亮村落,要走山路几小时才能到达。

当我们到达时,全村人民以为我们是电视摄制组,纷纷盛装出现,载歌载舞,其实我们只是来采风民歌录音的,为了不扫他们的兴,录音师叫我用数码相机假装摄像机拍摄他们的舞蹈场景。

333
333


333
333

333
333

333
333

333
333

333
333

被全村围观,这些大多数是已婚妇女,就不戴银饰了,全部黑衣黑裤黑头巾。

333
333

有点歪楼,总之关于黔东南的采风经历,有一天我会全部写出来,结合对苗族的服饰的学习。


那么今天就先到这里,至少我们认识了三种银角和三种银帽(有一种不能确定),还有银围帕,银簪子,银插针等等很多头饰,我下次再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!

333
333

对了,如果有人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苗族,请留言赐教,谢谢啦!


333
333